體力變差了?掌握常見原因,以簡單5方法、補對營養素增強體力!

餐餐都吃飽,能量卻跟不上?睡滿8小時,仍感到異常疲憊?正值壯年,卻感覺體力變差?這可能是「隱性飢餓」惹的禍!看似「身體不覺得餓、什麼都有攝取到」,但其實維生素、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缺乏,仍可能讓體力變差、一直感到疲倦;此外,混亂的作息、運動量不足也是地雷區。到底還有哪些該注意?應如何補足所需養分、減少疲憊感?一起看下去吧!

 

體力變差容易疲倦?6個生活壞習慣讓你越來越累!

 

生活壞習慣一:缺乏運動

白領階級的通病──缺乏運動,容易使人疲憊、體力變差。尤其上班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、少走動伸展,下班也並無運動習慣,肌肉甚少鍛鍊,自然容易虛弱匱乏、使用起來感到費力;且常維持久坐不動,容易導致全身血液循環變慢、疲累感便會一湧而上。

 

生活壞習慣二:睡眠品質不佳

睡眠,是幫助身體修復的重要階段。充足規律的睡眠可強化身體的保護力、體力與精力;反之,熬夜、失眠或睡眠品質低落,會打亂人體的生理時鐘,即使在休假期間大量補眠,依舊難以復原,疲勞感累積下來可能影響體內平衡,最後不只身心疲乏、體力變差,還有可能各種疾病上身。

 

生活壞習慣三:飲水過少

「水」是生命的源泉。體內的水分不足,身體便會從血液中「借水」,此時,血液會變得濃稠、循環速度降低,運送至體內各處的氧氣與能量變少、變慢,伴隨而來的反應包含:心跳加速、肌膚乾燥鬆弛、頭暈頭痛、眼睛嘴唇乾澀,以及疲倦嗜睡、精神不振、體力變差等情況。

 

生活壞習慣四:生活壓力大

你有聽過「慢性疲勞」嗎?意即因為工作、家庭、生活經常處於壓力之下,勞累感不斷積在身體中,進而使情緒難控和身體不適,做什麼都感到體力不足、興趣缺缺。數個月以上可能導致身心相關症狀,後果不可小覷。

 

生活壞習慣五:咖啡因、糖分攝取過量

若喜歡靠糖分補充體力,小心產生Sugar Crash效應!高糖食物會讓血糖飆升,帶來短暫精力充沛的感覺;但升得快、降得也快,胰臟會因應過高的糖分分泌出大量胰島素來吸收,讓血糖急遽下降到低於正常值,此時便進入昏昏欲睡、疲倦的狀況;咖啡因亦相同,雖可帶來提神效果,然而每天攝取超過300毫克咖啡因,長年積累身體會產生「耐受性」,喝了比沒喝更累!

 

生活壞習慣六:營養不均衡

高脂肪、高碳水、高糖分容易破壞身體平衡,產生疲憊感!僅攝取單一營養、日常飲食常吃加工食品,身體將給予不同警訊,如:蛋白質攝取過少造成代謝下降,會逐漸感覺耐力降低、怠惰感纏身;愛吃碳水、糖分高的食物,血糖時常瞬間上升、又快速下降,血糖不穩便容易勞累、活動力銳減。

 

體力變差怎麼辦?日常從這5點做起!

 

日常要點一:補充足夠水分

人體除了排泄、流汗、呼吸外,每天還會「無感流失」約300~400毫升的水分!而我們在缺水時,容易導致血容量降低,影響血液循環速度、全身運作效能下降,感到體力變差、疲勞無力。因此,建議一天至少要喝2,000到2,500cc的水,血壓偏高者一天則要喝2,500~3,000cc,但腎臟病患者要注意飲水量不可過多。

 

日常要點二:保持規律作息

在中醫裡,生理時鐘稱之為「晝夜節律」,指人體受荷爾蒙調節影響,會出現規律的生理現象,每天12時辰活躍的經絡也各不相同,例如子時便對應膽經、宜睡眠,熬夜會讓隔天膽氣不足,影響精力與體力。因此,每天維持規律作息、睡滿7-8小時,才能讓體力處在高峰。

 

日常要點三:養成運動習慣

現代人經常久坐,若能每天固定運動,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,還能遠離肥胖與慢性病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,每週應至少進行75分鐘如跑步、游泳、球類、騎單車等高強度運動,或從事快走、跳舞、園藝、家務等超過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,藉以維繫體力、保持健康體魄。

 

日常要點四:保持愉悅心情

血清素又稱「快樂素」,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,掌握食慾、情緒、睡眠等感官起伏;當壓力過大時,皮質醇會壓過血清素分泌,出現失眠、健忘等狀況影響生活作息,或讓憂鬱、焦慮等情緒冒出頭,間接導致體力變差。所以,愉悅心情不僅能顧及身心狀態,更是健康的根源!

 

日常要點四:攝取充分營養

想讓身體機能維持正常運作,攝取均衡且充分的營養是基底!除了減少糖分、高熱量攝取,將全穀雜糧類、豆魚蛋肉類、乳品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6大類食物,按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「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」之建議攝取,即可讓代謝正常運作,保持充足的體力;若長期外食、難以兼顧所有養分,亦可選擇合適的保健品補足能量!

 

體力變差吃什麼?提振精神的6大營養素不可少

 

體力變差要補充一:維生素

維生素,是維繫生命的重要養分,人體內大多無法自行合成,必須依靠食物來取得。在體力方面,B群大家族如同幫助身體齒輪順暢運轉的潤滑油,適量補充富含B群的全穀類、深綠色蔬菜、草莓、香蕉、牛豬肉、內臟、蛋黃、堅果,能促進新陳代謝、驅趕疲勞、增強體能與精力。

 

體力變差要補充二:鋅

想要健康飲食,就絕不可掉以輕「鋅」。鋅參與了人體300種以上的酵素組成,讓我們得以維持能量、促進代謝,且因為鋅無法被人體儲存,所以需要透過日常飲食攝取,像是紅肉、貝類、豆類、南瓜子、葵瓜子、松子、堅果等高鋅含量食物,或可藉由保健品來加強。

 

體力變差要補充三:鈣

台灣9成人口鈣攝取不足,然而鈣卻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營養,不僅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,並可調控細胞的通透性。但凡骨骼健康、肌肉收縮、血液凝結、神經感應等功能都需要鈣助力,可說是與行動力密不可分,建議三餐中可以多吃小魚乾、牛奶、乳酪、黑芝麻、豆乾等食物來補鈣。

 

體力變差要補充四:鎂

鎂對於肌肉發揮功能至關重要,包括醣類的正常代謝、心臟與神經的正常運作等,也需要鎂的參與。因此也不難想像,當身體缺乏鎂,便會感到全身無力、疲乏感湧現,因此應在日常用餐時,多補充大豆、黑巧克力、鮭魚、鯖魚、南瓜子、深綠色蔬菜等,以避免缺鎂、影響體力。

 

體力變差要補充五:鐵

鐵,是構成血紅素與肌紅素的重要成分,決定了體內是否有足夠的氧氣能輸送到各部位;若身體缺鐵,不僅造成體力變差、嗜睡,嚴重時還會引發貧血。我們可透過豬肉、雞肉、豬肝、黑芝麻、花生、紫菜、紅莧菜等來得到鐵質。

 

體力變差要補充六:膳食纖維

膳食纖維是非常特別的碳水化合物物質,它無法被人體吸收消化,卻能促進消化道蠕動、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,並帶來體力提升的好處。多攝取蔬果、全穀類、豆類,或酪梨、燕麥、牛蒡、乾香菇、糙米等食材,都能獲取大量的膳食纖維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